压力加工77级同学会落下帷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0-16浏览次数:0

    2018年5月5日,沈阳阳光明媚,也是压加77级同学值得回忆的《东北大学压力加工77级同学入学40周年返校纪念活动》成功圆满举行的日子。来自国内外超过半数的同学欢聚在母校――东北大学。聚会为同学们带来了无形的财富,正如轧二班长在聚会主持时所言,77年考试就在眼前,78年入学,我们从此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东大学生、东大校友,我们一生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母校对同学们返校非常重视,校党委书记熊晓梅出席了座谈,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和大家一同回顾了学校发展跌宕起伏的三个阶段,并强调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下,学校经过自身努力,战略规划,结合国家建设实际对学校正确定位以及围绕定位进行学科建设所获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包括学校跨入211、985、双一流高校行列等。正是在正确思想和战略定位的指引下,学校建设硕果累累。学校技术成果转化更是异军突起。熊书记的讲话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
    座谈会上同学们不拘一格,热烈发言。有人邀请校友总会李鹤主任更多介绍学校成就成果,有人介绍各自在海内外工作成就和感触,有人对学校建言献策,也有人高瞻远瞩告诫在座同学们充分做好退休转型的思想准备,在世界更美好的下一个大气当中不要仅做旁观者。会间还有人激情朗诵了即兴创作的古体诗词,阴阳顿挫,座谈会不时被推出小高潮。座谈最后由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任上的同学,即席寄语了每位参会同学,使自己人生下半场更加精彩忠告的4句话,要作好成为健康百岁老人的规划。座谈会结束。
    中午邀请到在学时的任课老师们和我们欢聚、共进午餐。他们是王廷溥老师、栾瑰馥老师、赵志业老师、朱殿强老师、李生智老师、段曰瑚老师、温景林老师、王振范老师、娄明珠老师和辅导员于海山老师。老师们说,我们是文革后的第一届经过高考入学的同学,是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届,在东大前无先例,所以记得特别清楚。我们为老师献花、与老师合影留念。相谈甚欢,同学们也都非常激动。


    下午东北大学校长助理兼浑南校区管委会主任王义秋主任全程陪大家参观新校区,并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新校区距南湖校区约16公里,校区占地面积1350亩左右,2014年秋季开学时浑南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入驻的学院包括工商管理学院、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江河建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八个学院,入住学生近13000多人,常住学生11000人。大家边听边看,对比国外名校的布局及建筑,心底喊出“真的强大了,我的校!”


    四十年的相识相知,几天的欢聚相逢,充满了感叹、感慨和感动!
    聚会为每次位同学们带来的无形的财富也包括感动:
    感动1. 本次同学聚会安排紧凑,有条不紊。可以看出同学聚会服务组是花费了心血的,他们的策划,沟通与安排组织都非常周密。    
    感动2. 聚会中最忙碌的也是组织者,尤其沈阳同学,他(她)们有太多事要会前会后筹办、协调、预订并往返奔波,包括迎来送往,招待晚走的同学。    
    感动3. 聚会中同学们发现了多位出色的摄影师,用他手中的相机,跑前跑后,忙忙碌碌,为大家记录着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真实体现在拍照的效果中。    
    感动4.. 聚会中大家也突然发现了多位词人,他们即兴作诗,不打草稿,情真意切,同学之情感人至深!   
    感动5.  聚会中还涌现出一批文艺骨干,上学期间从未发现的艺术才能,在久别重逢之际,终于展现给大家,或许是出于真挚的同学情谊的表露吧!
    感动6. 有些同学变化很大。我们这一届同学中年龄相差十几岁,上学时瘦小不语的年轻的同学,今天正是单位的骨干。聚会他们谈吐自如,风度翩翩,知识广博。尽管开口说话间又回到当年定位,但大家还是给他们投来尊敬的眼光。
    当然还有还有感动7、8……
    同学聚会没有炫耀,没有虚伪,只是真挚的情感表露!表达一份关怀和牵挂,仅此而已。借用会后一位同学发送到群里的古诗作为结束: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这里没有诗人因多年不见的同学们都身穿轻罗胯下膘肥骏马感到的自愧和酸楚,而有的只是因为多年未见同学们相聚,大家不仅能自立于社会,而且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为同学祝福和对母校的感恩情怀。